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就《关于加快集聚产业人才推动“五群十链”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答记者问

[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2-08 09:28:22 稿源:市委组织部 ]
            

为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人才集聚新高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五群十链”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产业人才推动“五群十链”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为了更好的宣传和落实政策,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就《政策》的出台背景、起草思路、主要特点和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请问《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奋斗目标。对人才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技能人才,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厚植“淮才必遇”“淮才优遇”沃土,打造人才强市。今年以来,我们优化调整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聚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依次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产业等领域人才支持政策,形成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政策体系,打好引才“组合拳”,奏响人才“集结号”。

按照市委“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党政储备人才招聘、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在社会上起到了非常好的影响。此次《政策》的出台,是淮北人才版图的重要版块,是全市人才工作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延伸,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化淮北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具体行动,也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夯实“五群十链”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务实举措,对形成产业人才的集聚效应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产业人才政策一直都是企业及各类人才关注的重点,我们了解到市里以往也出台了一些产业人才政策,请问此次出台《政策》主要有哪些方面考虑?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促产业”理念,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来淮在淮就业创业若干政策(试行)》《支持陶铝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强化产业人才集聚,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但从市级层面来看,产业人才政策还没有一个统领性文件,政策大多是条目式分散在组织、发改、人社、科技、经信等部门文件中,针对性不强、集群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出台《政策》就是想从市级层面对产业人才政策进行一次集中的梳理归纳,同时补齐我市人才工作政策体系的短板,强化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突出系统集成,发挥政策集群效应。我市原有的人才政策虽然比较多,但散落在各个部门文件中,相关政策的支持带动作用不是很强,同时申请享受政策的程序比较复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这次专门围绕“五群十链”产业,将现有的组织、发改、经信、人社、科技、教育等市直部门相关核心政策进行了集成,力求能够形成合力,发挥集群效应。二是做好政策衔接,确保政策务实管用。《政策》注重保持了与党政储备人才、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有关政策的衔接,对一些有一定共性特点的人才政策进行了吸收和保留,体现的都是务实管用的“干货”,便于企业和人才理解,也便于政策执行兑现,对形成产业人才集聚效应将有积极影响。三是注重对标周边,形成政策比较优势。在政策起草的过程中参考吸收借鉴了省内兄弟地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才政策,同时沿袭归纳了一部分省市现行的人才政策,对部分原有政策进行适当的提标扩面,确保我们的人才政策在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政策》内容上有哪些特点?

《政策》重在简洁实用,主要分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平台载体建设、服务保障四个部分,支持各类人才来淮在淮就业创业,共16条:第一章,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共4条,主要内容是着力引进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市内外院校毕业生及鼓励企业引进高薪人才等;第二章,加快培育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共4条,主要内容是加强企业家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青年创业人才、技能人才培育;第三章,支持平台载体引才聚才,共4条,主要内容是加大各类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市外设立“人才飞地”、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才荐才等;第四章,加强产业人才保障服务,共4条,主要内容是强化人才金融扶持、建立“相城优才卡”发放制度、加强人才生活保障、健全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等。

在具体内容方面,《政策》注重守正创新,对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加以吸收固化,差异化制定创新举措,具体条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沿袭执行省市现行含金量高的涉企人才政策。这些条款出自省市现行政策,予以梳理归纳、沿袭执行。二是对我市部分现行涉企人才政策进行提标扩面。这些条款是我们根据产业实际,参照周边城市做法对现行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对补贴标准、支持范围进行了适度提标扩面,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适用性、竞争力。三是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市政策提出的创新做法。这些条款是我们借鉴其他地市经验,并根据当前和今后人才工作需求及我市产业实际提出的创新做法。

 

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淮北作为一个中小城市,怎么样把准定位,扬长避短,真正打造人才高地?

《政策》紧扣我市企业特别是“五群十链”产业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实际,强化人才政策“量身定制”,着力引进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对能驱动“五群十链”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政策》规定,以债权投入或股权投资方式给予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40—70万元购房补贴,或每人每月6000—11000元生活补贴;对标志性成果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在引进条件和支持措施上实行“一事一议”。对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政策》规定,对符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高校毕业生及相应的技术型、技能型等人才,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最高3000元生活补贴、最高1000元租房补贴,购房时享受最高10万元购房补贴及契税全额补贴。对高校毕业生等基础人才,《政策》针对来淮实习、面试、工作等不同阶段,设置了相应的实习补贴、面试补贴、就业补贴、稳定就业补贴和覆盖毕业生就业前几年的全方位扶持措施,吸引毕业生来淮工作。此外,对不在急需紧缺目录范围内的本科及以上、大专及中专(技校)毕业生,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600—800元生活补贴,购房时享受5万元购房补贴。对驻淮院校毕业生留淮或外地院校淮北籍毕业生回淮工作的,3年内另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专项补贴。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引进高薪人才,《政策》规定,企业引进年薪20万以上的人才,前3年按其实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个人等额补贴,后2年减半补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政策》在产业人才培育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政策》既重视人才引进,又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坚持政府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一是加强领军型企业家和成长型企业家培育。定期组织企业家到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体悟实训,常态化组织召开企业家沙龙,定期举办企业家高级研修班,推荐组织企业家参加省新徽商工程培训等高规格培训和论坛,锻造一支既懂管理又懂市场的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实施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给予每名入选人员20万元培养经费支持,集成各部门资源予以重点扶持;举办淮北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和综合扶持,并择优推荐申报省市重点人才项目。三是加强青年创业人才培育。高校毕业生在淮创业可享受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每年评选出6个优秀青年创业团队,给予最高5万元项目补助。同时,我们探索设立“创新创业人才贷”,用于引导合作银行向科技创新型企业、人才创业类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目前企业普遍感到技能人才比较紧缺,请问《政策》在培养激励技能人才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加快建设工业强市,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政策》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对企业从市外引进的高级技师、技师,3年内按企业支付工资或劳务费用总额(税后)的20%给予个人补助。聚焦“五群十链”产业人才需求,实施“技能淮北”行动,鼓励企业开展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照学徒技能等级给予每人每年4000—6000元补贴。企业举办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按不低于人均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举办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高级技师5000元、技师3500元、高级工2000元、中级工15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在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

《政策》注重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高端研发机构,打造吸纳各类人才的“强磁场”,提高对人才的承载力。一方面,加大对各类研发机构的建设支持力度。围绕陶铝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五群十链”产业,建设产业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成效显著的“一事一议”给予奖励扶持。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并通过省级备案的,给予100万元经费支持;运行一年以上通过省绩效评价的,按照省经费支持标准给予1:1配套支持。企业新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建站补助,每进站一名博士后给予13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出站后在淮企业全职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博士后,除享受大学毕业生各项补贴外,3年内每年另给予10万元补助。探索建立市级博士创新实践基地,企业新建基地给予10万元建设补助,每名进站博士给予1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企业新认定(备案)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另一方面,探索“以用为本”柔性引才机制,促进人才智力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我市企业在市外创新资源集聚地区设立研发机构、专家工作站等类型“人才飞地”的,根据研发投入、科研成果产出、人才引进、年度考核等综合评价,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实行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对立项的“揭榜挂帅”项目,给予项目研发总投入30%、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的补助,分项目立项、成果转化应用、验收通过三个阶段予以支持。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才荐才作用,支持和培育一批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帮助在淮企业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博士)人才、中级职称(或技师、硕士)人才、其他各类毕业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别按照每人5万元、2万元、5000元、2000元、5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服务补贴。

 

人才服务是留住人才的关键一环,请问在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政策》打算采取哪些措施?

全面集聚人才,既要靠硬实力,更要靠软环境。对于人才而言,物质待遇、激励措施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是自身发展平台和工作生活环境条件,看重一个地区是否具有让人才放开手脚、尽展其才的制度和人文环境。为此,《政策》在切实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例如,为在淮就业创业的优秀人才发放“相城优才卡”,人才凭卡兑现各项政策待遇,持卡享受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市民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人才公寓、青年公寓建设,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需求;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高管、核心技术骨干等人才配偶子女就业、入学等问题;建立“一网通办”人才综合服务系统,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政策咨询、待遇兑现、项目申报、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等。我们相信,通过加强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建设,一定能让人才进得来、安得心、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政策》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下一步对贯彻落实《政策》有哪些安排?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的出台,是我市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建设的一件大事。我们将会同相关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确保这些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公众号、宣传手册等方式,将《政策》推送到企业及人才面前。注重采取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图文形式进行宣传,便于各单位、企业和人才了解知悉,用好用足各项支持措施。二是细化政策落实措施。协调各相关单位根据文件精神,细化制定具体条款的执行措施,简化申请流程,明确申请材料、时间及责任单位等,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三是推进政策具体实施。督促协调各责任单位及时按政策要求兑现相关优惠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人才来淮在淮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崛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